一款白茶好不好,該怎么判斷?
假期,朋友們在在一起喝茶聊天時,老友問:“你覺得這茶好喝么?”我想了想,說:“口感不錯,但不是我喜歡的感覺。”
1、“好不好喝”VS“好不好”
如何判斷一款茶好不好?一款好白茶的標準是什么?有人說,一百個人會有一百個答案,乍一看還有些道理,然而,這樣的說法混淆了“好不好”與“好不好喝”的概念。
“好不好”,是一款茶是否滿足了該茶類應(yīng)有的基本標準和特征,這與茶樹種植、茶青采摘、茶葉制作、倉儲和沖泡等有關(guān)。
“好不好喝”,是指這款茶所呈現(xiàn)的品質(zhì)特征是否對品飲者的“口味”,而品飲者的口感偏好,則受到喝茶時間長短、品類偏好等的影響。(早期推送的《教你喝懂白茶·高手篇》所提到“不要急于決定一款茶的好壞”,就是這個原因。)
2、好白茶的基本標準
一款白茶好不好,可從“湯色透亮度”、“有無苦澀味”、“有無異味”、“香氣是否清新”和“葉底是否鮮活”等五方面進行判斷。
不同年份、等級和產(chǎn)地的白茶,茶湯的色澤特征不同,但“通透清亮”是好白茶的“硬性標準”。茶湯透亮不僅能讓人賞心悅目,更說明了茶葉出身好工藝好。
判斷茶湯明亮度時,需要注意的是,白毫銀針、特級白牡丹等多毫的品種,在沖泡時毫毛脫落至水中,而造成“茶湯渾濁”的假象。
茶湯透澈明亮,說明以下問題
1.制茶工藝優(yōu)良,萎凋攤晾過程合理控制;
2.茶葉制作、儲運得當,茶葉斷碎少(完全完整反而說明干度不夠);
3.儲存條件良好,無灰塵,無霉變;
4.茶的內(nèi)含物質(zhì)豐富,并得到很好的釋放。
“甜”是白茶的重要滋味特征,但所謂“不苦不澀不是茶”。茶湯“苦”的主要呈味物質(zhì)是茶多酚,而白茶中茶多酚含量較高。工藝好的白茶,沖泡后雖有苦澀味,但不顯且散得快。
另外,白茶可長期保存,隨著年份的增長,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比例降低,這也是品質(zhì)好的老牡丹、老壽眉多呈“甘甜”的滋味特征。
異味,除了制作過程中工藝不當而造成品質(zhì)不佳的味道,更多的是,因儲存不當而形成的影響“茶味”的氣味。水味,是指茶湯入口后,茶味與水味分離,多出現(xiàn)在茶湯變淡的時候。好的白茶,既不會有異味,也不會出現(xiàn)“茶水分離”的情況。
葉底鮮活,是六大茶類的共同特征之一。好的白茶,葉底柔嫩有光澤,摸起來光滑,捏起來有一定厚度和韌性。
就茶葉品質(zhì)來說,葉底鮮活,說明兩個問題:茶葉的原料好;茶的制作工藝好,沒有把茶“做死”。
香氣能否讓人心情愉悅,飲后是否覺得舒暢,看似主觀,實則和好茶中的芳香物質(zhì)等成分有關(guān)。原料好、工藝精、儲存好的白茶,才能給人“喝著會舒服”的直觀感受。
“好不好喝”是見仁見智,而“喝著讓人感覺心情輕松舒暢”是好白茶人見人愛的品質(zhì)特征之一。